星际穿越的其他方面,我不再过多讨论。无论是剧本,镜头表现手法,演员演技,配乐(汉斯配的乐),都是超一流水准。
(一)
星际穿越物理顾问介绍
基普·S·索恩Kip Stephen Thorne :目前担任加州理工学院费曼理论物理学教授,是当今世界上研究广义相对论下的天体物理学领域的领导者之一。2017年10月3日,因在LIGO探测器和引力波观测方面的决定性贡献,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。
所以如果您要找出星际穿越里的理论漏洞,您必须有足够的各类天体望远镜观测得到的数据
1
“你说你孤独,就像很久以前,火星照耀十三个州府”。
上次谈论三岛由纪夫的《美丽之星》,在这句诗上结了尾。今天接过上回的话茬,从《星际穿越》往下接着说。言谈是难的,但我们要试图从语言的买空卖空中,走钢丝般地套取一些识见的利益。小心了。
2
星与星之间的空间被称作星际。本片主人公库珀除了在空间中穿行,更是借由黑洞穿越时间来拯救家庭与人类。原题为“Interstellar ”,恒星际的,实则这个故事却是在“宇宙”中进行的穿越。宇宙者,上下四方为宇,古往今来为宙,这是一个关于人-生命-主体在时空中移动的故事。可是人在宇宙中奔忙受苦,究竟是为了什么呢?
树挪死,人挪活。人的行动是为了“活”。个人、家庭以至于种族的延续需求,驱使人进行行动。仅仅如此吗?那么人的行动,人驾驶飞船穿过广漠的空间,这一行为和猿猴在林间纵跃觅食的行为区别何在?电影中,机器人按程序定则服从主人命令,无条件地坠入黑洞。机器人、猿猴、沦为农民的宇航员,都行动着,并在行动中选择自己葬身何处,其中哪一个形象更接近于“人”呢?
我们曾经有过共识
鉴于粉丝屡次人身攻击,特改为1星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郑重提示:本片有较多全景旋转镜头,可能造成恶心想吐等胃部不适,平时容易晕车晕船的请慎重观看。这不是开玩笑。
如果说第一次看Inception的感想是“没怎么懂,不过好厉害的样子,下次有空再看一遍”,本片就是“哦,就那样啊。”
总的来说,Interstellar的故事本身和叙事节奏都很失败。
故事已经不是“旧瓶装新酒”可以形容的了,确切的说是旧瓶里装了七八种旧酒的混合物,加了点新的香精,贴了个新标签又拿出来卖了
片子比较冗长,反派有点无聊,总体还不错。最后的结尾出人意料,令人惊叹。
不过令人失望的是男主角的设定和台词。男主角完全就是像个说教狂,一开始跟老师谈话时,两句话不顺耳,就开始给老师上课,从哲学高度纠正老师看待他孩子的方法。到了飞船上又开始向其他宇航员阐述他对爱的理解,对家庭的信仰……拜托,我是来看电影,不是来上课的好不好?别像个喋喋不休的中年妇女,动不动就开始讲大道理,烦不烦啊!
一个科幻片,最大的卖点就是时空转换带来的戏剧效果,亲情、家庭、价值观之类的略微带一点,如同菜里的一点味精。而这部影片显然调味的东西放得太多,点睛之笔点上了瘾,点得面目全非了。
拉撒路(Lazarus),源自新约圣经约翰福音第十一章记述的故事。有个叫拉撒路的人病了,他的姐姐马大和马利亚打发人告诉耶稣这件事,盼望耶稣尽快来医治他。耶稣没有马上去,又耽搁了两天才去。等耶稣去了的时候,拉撒路已经死了四天了。马大和马利亚都埋怨耶稣来晚了,认为耶稣如果早来几天给拉撒路医治,她们的兄弟就不会死。耶稣却对她说,你兄弟必然复活。耶稣来到安放拉撒路尸体的坟墓洞前,叫人搬开挡在洞口的大石头。马大对耶稣说,主啊,他已经臭了,因为这是第四天了。耶稣却对洞口喊着说$#
《星际穿越》是我今年看过的最好的电影。
要说情节几句话就可以讲完:末日后的世界,曾为宇航员的男主角参加了航天局的计划,为了自己的儿女,想找到其它宜居的星球。他将技术传达给了女儿,拯救人类的不是他,而是那个继承他的孩子。
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,要说新颖,大概是没有的——它也不需要这样的评价。
要说其它的话则可以说很多,比如关于虫洞和黑洞的探讨,比如关于高维度空间的想象——但那些留给研究偏好更明显一些的爱好者去讨论就行了。
反正我是懒得去想设定的,更不想去找硬伤。因为科幻或神怪都只是载体而已,重要的仍然是想描绘的主题。相信这是一部十年后看仍然精彩的作品:理念可以突破,技术可以创新,精美的画面会被不断改进的手法冲刷成拙劣,唯有真诚能沿续。
已经很少看到这么诚恳表达的电影,在普遍充斥着眼球,话题,精美CG场景和生硬植入广告的当今电影市场,如此认认真真的传达本身就担得起赞扬。导演可能并不喜欢这样的评价,但在我眼里,他确实是个兢兢业业的老农民——这是褒义。
星际穿越:大片鉴定冒险片 一部克里斯托弗·诺兰想象力爆棚、令人澎湃的激荡史诗
转载请注明网址: https://www.fujiacm.cn/dy/id-1518.html